公法论坛
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动态 公法论坛
“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时间:2016-08-05 10:14:00

  
7月30日,“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云集了来自全国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公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博硕研究生。众多学者师生畅所欲言,共话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此次研讨会由我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主办。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带头人刘茂林教授,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学科王广辉教授、刘嗣元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郑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与博硕研究生代表参加。众多学者师生畅所欲言,共话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

 

 

   本次研讨会会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已故著名宪法学家、五四宪法起草的见证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科开创者与奠基人蒋碧昆教授的追思会。追思会由王广辉教授主持。全体与会嘉宾起立默哀,随后观看了蒋碧昆教授纪念视频。怀着缅怀与感恩之心,刘茂林教授、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肖伯符教授、中山大学法学院刘恒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江国华教授等多位与会学者先后发言,分别从各自角度回顾了与蒋碧昆教授生前相处的点滴故事。从学术思想、做人品格、兴趣追求等多个方面对蒋碧昆教授做出高度评价。自由发言阶段,《中国法学》编审李小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孙大雄、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焱光、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潘弘祥等与会嘉宾也深情回顾了对蒋碧昆教授的深刻印象与相逢往事。发言嘉宾一致表示,蒋碧昆教授一生勤恳治学、高尚做人,无论是其学术成就、育人成果还是为人品格都深切值得后辈们追思、缅怀与学习。最后,蒋碧昆教授家属代表发言,对研讨会组织者与各位来宾表达了诚挚谢意。

 

 

   本次会议的第二部分是“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学术研讨。第一单元主旨发言阶段由李小明编审主持,江国华教授与王广辉教授分别做了主旨发言。江国华教授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既包括理念问题也涉及方法问题。近几年来,虽然宪法教义学等宪法学研究理念与方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中国宪法学的研究还是要回到现状中来,应关注中国的实际问题。接下来,江国华教授就其近期研究的立法与司法等方面的问题分别谈了自己的观点与主张。王广辉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宪法中的经济制度而展开。他表示宪法上的经济制度不能简单等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关系。在谈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到期续费的问题时,王广辉教授认为国家控制的土地收获的利益应该是有大家分享的,国家应该保证每个人都有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在宪法上是一种公民必需权利,每个人都应当有一定面积的免费的土地使用权。

 

   第二单元由潘弘祥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王书成研究员共同主持。该单元围绕“依宪治国与党内法治”而展开。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赵谦、贵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范电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鲍必功分别做了题为“论协商民主下的依宪执政共同体”、宪治背景下“党内立法法”对中共党权规制研究、“宪法与国家关系的两种解释”的主题发言。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翟国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曾祥明、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讲师袁  博、长江大学法学院讲师杨春磊等四位学者分别就主题发言人的报告做了精彩评议。

 

 

   第三单元由孙大雄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李修琼共同担当主持。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新兴、山东农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罗亚海、西藏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徐恒等三位学者围绕“社会变迁与宪法转型”这一分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分别从科技进步与宪法发展的关系、互联网形势下的民主发展问题、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处理等角度进行了精彩阐述。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石绍斌、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贵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小敏、《江汉大学学报》副编审施业家等四位学者担当评议人就本单元的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抛出了相关问题。

 

  第四单元围绕“宪法规范的体系解释与理论建构”这一主题进行。在陈焱光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新副教授的精彩联合主持下,本单元的讨论热烈十足。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梁成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秦小建、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刘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明辉分别围绕发展宪法学与中国宪法发展、宪法精神文明建设条款的规范逻辑、规范主义的社会基石、现行宪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内涵在本单元做了更具理论深度的发言。江西警察学院副教授冯道康、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讲师伏创宇、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道筠等四位学者针对本单元的主题发言做出了麻辣十足的评议。针对现场碰撞出一股“火药味”,研讨会随之被推向一个小高潮。

 

刘茂林教授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提到,借此研讨会之机对蒋碧昆教授进行缅怀与追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学术传承。对于蒋碧昆教授学术思想的领悟可能还会随着时间的积淀而不断加深。关于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刘茂林教授强调:宪法学的发展应该植根于宪法的发展,脱离社会谈宪法的发展毫无意义。宪法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宪法的解释学理论,一个是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前者是宪法的基础理论。但中国的宪法理论很难从西方那里获得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故而需要致力于研究与发展我国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

最后,王广辉教授宣布“宪法的社会哲学理论与中国宪法学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闭幕。对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的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对负责本次会议会务工作的同学表达了谢意。 

  (文:王鸾鸾图:袁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