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由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主办的主题为“政治宪法学的中国化路径”的讲座在文治楼六楼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田飞龙博士主讲,王广辉教授担任主持人,张青波副教授担任评议人。学科胡弘弘教授、江登琴副教授、秦小建老师以及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到场参加。
讲座开始前,王广辉教授简要总结了田飞龙博士前两场讲座的基本情况并且表示真切的感谢,同时,他认为田飞龙博士对政治宪法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具有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好好向他请教学习。
在第一部分,田飞龙博士从现阶段宪法制度转型的核心问题谈起,将宪法制度的转型核心分为四个问题,并且围绕每一个问题进行阐述。分别是:政治转型中的“政体忧虑症”;体制内转型:宪法政治与美国经验;路径选择: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共识与互动:让宪法运转起来。田飞龙博士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分析,引出应该学习美国式的宪政转型经验。第二部分,田飞龙博士主要围绕宪政转型问题如为什么转型、什么是转型、为什么是政体转型进行论述。在纵横中外经验下,得出在中国现阶段需要宪政转型,建构优良政体的结论。第三部分,他着重介绍了阿克曼分析美国政治转型的理论和经验,认为美国的宪政转型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并特别指出西方世界民主法治二分法的不合理。第四部分,他重点讨论了“宪法政治怎么玩”,提出了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以及五阶段论。同时,田飞龙博士也对宪法政治的规范性进行了肯定,认为宪法转型是需要多元化思想碰撞的。第五部分,田飞龙博士主要介绍了宪法学家阿克曼的理论并结合施米特的“绝对宪法”概念来解释高级立法不是对“宪法”的违反,而是一种宪法转型。第六部分,田飞龙博士阐述了我国宪法转型面对的处境以及政治转型的宪法进路,并且指出总体思路是:“面对转型处境,民主优先,兼顾法治,让宪法在可控、有序的政治过程中运转起来,体制内外互动推动体制结构优化和法治中国生成。”
总结阶段,王广辉教授对田飞龙的精彩讲座进行了点评。他肯定田飞龙博士对宪法转型时期需要多元化思想相互碰撞促进的观点。张青波副教授则提出自己的疑问,即我国台湾新儒家的观点主要是,儒家思想应该退出公共治理领域,专注于人的内心修养。那么在田飞龙博士宪法转型中的方法中,是否是这样认为,还是家庭的文化还可以成为连接社会国家的纽带。胡弘弘教授则指出,田飞龙博士认为儒家文化是无法承受宪法转型的重任的,那么阿克曼的理论是否真正能为我国宪法制度的转型提供养分。对于以上提问,田飞龙博士表示自己运用阿克曼的理论不是全盘继承,而是基于中国的现状和问题,改造和修正阿克曼的观点,并且认为这也是自己往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总之,本次讲座对于我们认识政治宪法学带来了诸多有益启发,并且对我国宪法制度转型命题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文:胡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