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事例
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公法研究 公法事例
2007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件
来源:时间:2015-12-01 17:31:00

1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中

杨武、吴苹夫妇以宪法维护自己的私产,引发了对《宪法》修正案第22条规定的争议。在此背景下,宪法对于保障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意义以及处于实施准备期的法律文件的效力和影响力问题成为学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2、山西黑砖窑事件

山西黑砖窑事件是一个涉及到人权保障、政府责任的宪法性事件。它反映的是当地政府在人权保障职责上的缺席和失职。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我们正式确认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仅是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态度宣示,同时意味着国家要对人权保障承担尊重和保障的现实责任。

3因同居者“不签字”致孕妇胎儿死亡案件:

宪法所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中包括生命权的内容。生命权是承载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该案件将生命权与制度规范的关系、紧急救助与责任机制的关系问题摆在了政府与公众面前。

4、69名专家学者签名建议废除劳动教养制度事件:

目前劳动教养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全国人大的直接立法,特别是缺乏与立法法的衔接。在此背景下劳教制度的合宪性,以及,法律保留原则的贯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5、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深圳华为公司七千员工辞职等事件

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将更有利于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这一基本的权利。但如何解决劳动责任规避现象,以及政府在此中的管理职责需要人们的思考。

6、山东淄博淄川区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人大代表事件

城乡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对现行选举法的突破,有利于公民平等权的实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7、《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与厦门PX项目事件

此二事件直接体现了现代法治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由表达权应当得到保障。

8、上海市人大否决上海市政府医保议案事件:人大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当前人大监督工作不够有力或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上海市人大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9、广电总局对娱乐节目、“选秀节目”的限制:

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政府规制与社会自治的关系这一宪法性问题以及如何在实现政府管理的同时保障精神文化的自由值得人们深思。

附件下载